【返回首页】
成为包括两会报告在内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热门词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其中,生物制造作为排在44个新质生产力第一位的行业,其创新发展自然时刻吸引大众目光。
赵燕认为,中国生物制造产业相较欧美发达国家在成果转化效率上存在差距,后者的科技成果转化率高达75%以上,实现产业化的占比约50%,而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不到10%。但中国现在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完整供应链,加上进入AI时代,将之运用在生物制造领域,便能拥有更加强大的后端产业转化能力,只需设法打通“产学研”,中国必然能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这也是天津中试成果转化中心存在的核心意义。赵燕指出,在生物制造领域,除了研发环节外,中试和产业转化环节尤为关键。天津的中试转化平台,不仅是华熙生物战略部署的一部分,更是实现产业赋能和产学研一体化的核心关键。
据介绍,该中心占地30000 平方米,拥有64条中试生产线,通过“模块化”和“抽屉式”的先进理念优化中试环节,可承接医药级、护肤品级、食品级等多种生物活性物原料产品的中试及小规模商业化生产,堪称全球最大的中试成果转化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该中心不仅致力于推动华熙生物内部研发成果的中试转化,更以“平台化”模式向全社会开放,提供生物制造的中试转化服务。这一里程碑式的进展,将为中国产学研一体化注入新活力,成为打破科技与产业壁垒的关键力量,并有望推动以合成生物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