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与人工智能的崛起,尤其是ChatGPT等模型的出现,引领我们走向生物制造5.0的新时期,其中合成生物学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将极大地加速微生物菌种和酶的创制能力,预示着生物制造全新时代的到来,为生物制造技术再次飞跃提供了可能。
华熙生物自主建设的全球首座生物制造5.0科技馆为参观者提供了深入了解生物制造原理与应用的平台,并带来一场生动的体验之旅,从“选择领域、创建细胞工厂,到功能测试评价、柔性中试生产,再到超级智能中枢以及产业合作共赢”,全面展示生物制造5.0的产业风貌。
其中,“超级智能中枢”作为核心,不仅能够优化实验菌种,还作为面向全产业开放的综合平台,助力华熙生物构建了从研发到商业应用的全产业链合作模式,推动生物制造5.0的生态闭环发展。
对比用天然菌群自然发酵(如酱油、醋、酿酒等)的“生物制造1.0”时代、用单一菌种定向发酵(如透明质酸、柠檬酸、味精等)的“生物制造2.0”时代、诱变育种技术(如维生素C、抗生素等)的“生物制造3.0”时代、基因工程技术应用(胰岛素、生长素等)的“生物制造4.0”时代,“生物制造5.0”时代以合成生物学技术应用结合人工智能赋能,即BT(biotechnology)+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加快了智能智造。
赵燕指出,生物科技的发展与IT信息产业的发展逻辑不同。IT的发展遵循摩尔定律,虽然现在速度加快了,但仍然是线性增长的空间。而生物科技发展当技术储备到一定量,将是阶梯式的增长。“IT和BT最大的区别在于,IT不能进行自我革命,它的整个生产制造,包括使用场地都可以完全分离,而BT是一个连续的反应过程,即使是病毒也有生命力,不断变异,我们的生物制造也是如此,细胞也是如此,所以它需要不断优化,不断的技术沉淀。”